2025-07-08 18:30
1069
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,2025年5月,工程机械板块受益于内需回暖与出口韧性,一季度业绩态势良好,行业迎来"内需修复+出口稳增"双轮驱动,头部企业业绩超预期。
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正重塑产业格局的背景下,2025年6月,以“绿色转型 智能升级”为主题的首届“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”召开。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培国,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杜旭东,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章晓斌,等200余位行业领导及专家、行业知名企业领导及嘉宾出席本次会议。
统一石化技术总监韩江涛在“2025年新能源工程机械大会”分享时表示,中国新能源工程机械渗透率已领先全球的同时,行业处于技术路线分化、补能瓶颈与油液适配难题交织的复杂时刻。
2025年1-3月,国内新能源装载机渗透率已达30.3%,同比激增20个百分点;新能源矿卡渗透率更飙升至37.6%。按此增速,中国新能源装载机、宽体车渗透率将提前5年超越全球平均水平,但技术路线的碎片化让配套体系承压。
当前新能源工程机械已分化出锂电、氢燃料电池、混动、清洁燃料内燃机四条技术路线,衍生出动力电池冷却液、氢燃料电池冷却液、电驱油等十余种专用油液需求。其中,冷却液技术矛盾尤为尖锐——电动车电池冷却液需将电导率控制在100μs/cm以下,氢燃料电池冷却液则要求低于5μs/cm,而传统燃油车冷却液电导率高达3000-5000μs/cm。
“高电导率冷却液一旦泄漏,会直接引发电池包短路起火。”韩江涛援引实验数据称,在模拟电池包滥用测试中,电导率超过2000μs/cm的冷却液泄漏时,热失控起火风险陡增。更棘手的是,新能源车冷却系统普遍采用铝钎焊剂和3/4/5/6系铝合金材质,传统冷却液对这类材料的防腐保护缺乏针对性。
面对技术断层,统一石化推出“电导率分级管控+材料兼容性强化”的组合拳。其新能源冷却液方案将电导率压至80μs/cm(GB/T11446.4测试),仅为传统油液的1/40,并通过非离子型抗腐蚀添加剂实现对铝合金、钎焊助剂的定向防护。实测显示,该方案在1064小时台架测试中,对紫铜、黄铜等金属的静态腐蚀率下降超70%。
电驱油领域则上演更剧烈的性能跃迁。对比传统桥箱油,统一开发的油冷湿式电驱油在电气绝缘性能(++++++级)、线缆及绝缘材料相容性(++++++级)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代际跨越。其全合成配方不仅将抗氧化性能提升至传统油液的2倍,更通过降低粘度减少15%以上的搅动损失——这对电驱系统效率提升至关重要。
值得关注的是,统一首次将储能场景纳入技术射程。其浸没式液冷方案IMF SYN系列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和材料相容性,同时具有高闪点和低粘度特性的良好平衡。韩江涛透露,该技术已应用于“风光储充”一体化微电网项目,解决补能设施的热管理痛点。
“新能源冷却液不是简单的参数调整,而是从防腐机理到添加剂体系的彻底重构。”韩江涛举例,传统冷却液侧重铸铁保护,而新能源产品需针对铝合金材质开发专用缓蚀剂,为此在新国标中加入针对各种铝合金的腐蚀测试要求,关于电导率的要求,不仅仅体现在新液,而且还对台架测试后的旧液提出限值要求。这些技术细节最终被写入国标,形成行业准入门槛。
目前,统一持续参与GB 29743.1《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》、GB 29743.2《电动汽车冷却液》、GB 29743.3《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液》国标起草制定,承担了国标制定所需的静态金属腐蚀等模拟测试、1064小时循环台架测试、10万公里实际道路测试。
工程机械新能源化的终极命题是全链路降本。统一石化一站式方案从三个维度破局,一是低电导率冷却液将电池包短路风险压制在事故阈值以下,二是电驱油通过降低粘度与摩擦系数,提升系统效率2%-5%;三是全合成配方使换油周期延长至传统油液的1.5倍。
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竞争,本质是‘油电协同’能力的竞争。当行业仍聚焦于电池、电控技术时,统一新能源工程机械一站式方案在为行业发展提供安全、高效防护的同时,通过规模优势、国标优势实现全链路降本,成为新能源工程机械全系换装国产润滑油液的最佳选择。
Copyright @ 2015 Tongyi Petroleum Chemical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14693号-1
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7629号